圖片: gta Archiv, Zürich 04月 08日 - 2018年 07月 08日 迁徙的包浩斯:设计生活 [繼續 …] 圖:Tadashi Okochi ©PEN Magazine | 2010 | 德紹包浩斯基金會 世界遺產包浩斯 現代主義的實驗空間 攝影:M. Koch “新建築”浪潮中的中國設計師 德國華裔建築師李承寬 文章 Federal Archive (Bundesarchiv), Image 183-L14404 / CC-BY-SA 3.0 被遺忘的人 第三帝國期間的中猶夫婦 1933年希特拉上台後,仍有約三千名中國僑民居住在德國,他們當中有人曾嘗試拯救被納粹迫害的猶太女性。這段歷史今天卻鮮為人知。 [繼續 …] 圖片:私人提供 城市故事:慕尼黑 “我不想在寫作時禁錮思想” 馬蒂亞斯·希爾特不僅是書寫當代的作家,更是慕尼黑為數不多的一家特色酒吧——“摯愛”的持有人和酒保,這座財富之城亞文化的擁躉和號召人。 [繼續 …] 攝影:馬異婷 & 及健鵬 東北少年和他的北京吹萬搖滾樂隊 也許閉口不言勝過一次交談 哈爾濱少年閆玉龍,懷揣對音樂的熱愛來到北京,遇到幾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年輕人,組成一支名為“吹萬”的搖滾樂隊。 [繼續 …] 線上雜誌 热讀文章 Photo: Yingyi Shidai Sammlung 德來華攝影家 遺失的影像 著名的東方攝影史學家泰瑞•貝內特(Terry Bennett)認為:早期在中國拍攝的都為外國人,早期的中國照片都留散於國外。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戰亂不斷,割裂了中國攝影的歷史。曾璜為我們介紹那些早期來華的德國攝影家。 [繼續 …] Photo: Zhu Rui 進城!下鄉! 探尋鄉土中國 隨著中國藝術家在大城市的聚集,荒涼的農村地區越來越像一塊文化沙漠。策展人歐寧想用他的“碧山計畫”來阻止這種趨勢,並為農村社會結構的重建作出貢獻。 [繼續 …] © mararie (CC BY-SA 2.0), via flickr 焦點:夜 夜晚之光 在中國古代的思想中,夜晚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鑒於我們在當今的都市社會中對待夜晚的方式,我們不妨重新關注古代哲人的智慧,從陰陽互根的角度來觀察白天和夜晚相互滲透的關係。 [繼續 …] 活動 04月 08日 - 2018年 07月 08日 迁徙的包浩斯:设计生活 中国杭州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多功能展厅 04月 06日 - 2018年 04月 28日 過去未來-未來過去:在公共空間以表演創造時間 歌德藝廊及黑盒子| 展覽 04月 20日 聲音想怎樣? 19:00 - 21:00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臺北市 | 當代藝術、聲音藝術、音樂、藝術理論、策展 重点 Design: Alexander Winkelmann 科技展會 A Better Version of You 藝術家們將與技術開發人員聯手,展示眾多足以塑造現在和未來的新應用和產品 © Goethe-Institut | 插圖: DOON 東 Popcast節目 德國時下音樂 搖滾,流行,說唱,電子…… 從慕尼克到柏林,DJ有待攜手歌德學院中國 ,挖掘德國當下最有態度的音樂。排行榜音樂千篇一律到面目模糊,歌德學院Popcast早就把音樂電磁波射向更遠處。 © Pineapple Design 2014 紙張修復 紙張修復詞匯表 在西方各地,西方古籍和印刷品都會被保護和修復。 “紙張修復詞匯表”是為中外書籍及紙張修復專家在提供有關修復用語的必備工具。 服務 攝影: Goethe-Institut/ Loredana La Rocca 電子圖書館 攝影:Goethe-Institut/Loredana La Rocca 翻譯贊助計劃 攝影: Goethe-Institut/Bernhard Ludewig 電影資料庫 © Goethe-Institut China 駐留項目 每年,歌德學院(中國)都以不同的駐留專案為德國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提供前往中國的機會,讓他們在中國生活及工作一段時間。駐留專案的核心內容並非展示一次性的成果。專案是否成功、意義何在,取決於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否可以長期、持續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