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博客 来自十四个国家的十六位电影记者相聚在柏林,报道他们对柏林电影节的观察。这些柏林电影节博客的撰稿人找寻故事,大屏幕上的故事和电影节帷幕背后的故事,2020年,柏林电影节正值70华诞。 此为中文撰稿人韵华的评论。阅读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精选报道请点击 goethe.de/berlinale。 图片(局部):Jörg Carstensen 2020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欢庆70周年庆典 渴望、具争议性的电影、头戴纸袋的明星:回望柏林电影节圆满的历史。 图片(局部):© dpa/Jens Kalaene 2020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一阵清新的风吹拂在波兹坦广场上 德国最盛大、最受世人瞩目的电影节即将拉开序幕,在今年举办的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将会发生哪些特别重大的变化呢? 图片(局部):© dpa/Nicole Kubelka/Geisler-Fotopress 2020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在逆境中开启新的旅途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是新管理团队接任后的首次登台演出,该团队由卡洛·夏特里安(Carlo Chatrian)和玛丽埃特·李森比克(Mariette Rissenbeek)组成,究竟,在艺术策展和财务运营的角度,这队新组合是否能够带领柏林电影节踏上新的征程呢? 2020年柏林电影节博客 我们的作者 陈韵华 陈韵华,电影学者及策展人,影评人及作者。 © TOP CLEVER 2020年柏林电影节博客 七十年时间之流里的电影,和我们一起老去 柏林电影节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的年头,电影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千丝万缕地拉扯着,时光在我们观影的日子里流逝,这些陪伴我们一起老去的电影也映照我们当年观影的自己。 © New Voice Film Productions 2020年柏林电影节博客 叔与叔黄昏之恋的美丽与哀愁——与《叔·叔》导演杨曜恺的访谈 柏与海两个六、七十岁的男人,都是胼手胝足为家庭奔忙的典范,也想追求自己自由烂漫的情欲与爱情。《叔·叔》温柔细腻,没有大道理也不声嘶力竭。人到晚年,能否放手一爱? © JBA Production 202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博客 虚拟的媒介里有真实的宽恕? 专访《亚尔达–宽恕之夜》的导演Massoud Bakhshi。 © Homegreen Films 2020年柏林电影节博客 电影里的日子也可以简单而纯粹——蔡明亮的《日子》 多数导演的电影越拍越大成本、大制作,蔡明亮的电影反其道而行,越拍越手工、越独立自在。 ©️ X Stream Pictures 2020年柏林电影节博客 柏林影展七十年,贾樟柯的电影宇宙 拍摄《小武》的贾樟柯还没遇见赵涛,也还没完全建立起自己的作者风格,可是凭着血气和本能,精准描绘出十八线城市青年的渴望与失望、周遭世界的剧烈变迁和个人生活的身不由己。几个十年过去,贾樟柯不再是那个热血青年,他镜头下的升斗小民和街头小混混在赵涛、廖凡、姜武的演绎之下光鲜亮丽许多,叙事性更成熟也更强烈。 图片承蒙焦点影业公司(Focus Features)2019年授权使用 柏林国际电影节博客撰稿人回应 真的不再存有幻想了吗? 柏林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卡洛·夏特里安(Carlo Chatrian)认为,本届参加电影节角逐的影片应该是对当下现实冷静客观的写照。您觉得电影作品是否适合表现阴郁色彩,还是说,您更希望参选影片能够从更为积极、富有建设性的视角向世人展示这个世界呢? 图片:© Christian Schulz/Schramm Film 柏林国际电影节博客撰稿人回应 柏林,柏林 今年电影节的竞赛片单涵盖了多部以柏林城为主题的影片,电影旨在展现柏林的哪些面貌?或者说,通过这一主题,影片向观众传达什么信息? 图片来源:埃布讷(Eibner)/于尔根·比尼阿什锦(Juergen Biniasch)© picture alliance 柏林国际电影节博客撰稿人回应 前路在何方,柏林国际电影节? 迪特·考斯里克(Dieter Kosslick)卸任,玛丽埃特·里森贝克(Mariette Rissenbeek)和卡洛•夏特里安(Carlo Chatrian)接棒:最高管理层的人事变动是否让你感受到“变革之风”?假若如此,变革有何表现? 对专栏有任何看法?欢迎与我们联系!插图:Tobias Schrank © 歌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