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专栏:成都
儿子的皮肤和雏菊的花瓣

芒果是一位独立插画师。
作者: 易鸿
害羞,安静,温和。喜欢画画,做美食,园艺。是那种能够让女孩轻松聊天的闺蜜,让男孩感觉被照顾得很舒服的伙伴。
他从外地来成都定居已经十多年了。做了5年工人,当了8年导游,2005年开始独立画插画至今,小时候的绘画梦也就曲曲折折地实现了。未来呢,他希望有一个带大花园的房子,养花种草做园艺,准确地说做一个博物学艺术家,观察每一棵植物,发现里面隐藏的科学、历史、地理、艺术、个人品位。
刚开始在成都,租了房埋头创作的时候,没有一家公司和出版社看上他的作品,直到身上所剩无几,正在走头无路,意外有人愿意用他的作品,一路磕磕绊绊地,就这样留在了成都,成为一位独立插画师。现在和国内几家出版社稳定合作,定期推出新的童书插画。
看看芒果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快中午12点的时候起床,一般是来户(一只黑色4岁的拉巴拉多犬)饿了,会来拱他喂食出门遛弯。
早午餐时间,他会时不时坐上家门口2号地铁线进城里(因为搬家到三环,之前在城里有一个花园平台的小房间),去小通巷的NokNok咖啡馆要一杯脏咖,一份苹果派,见见朋友,聊聊天。他还是喜欢在人群里,尽管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好。
然后坐地铁回家,下午3点开始画一些草稿构思方案。往往真正工作的时间是晚上半夜。
晚餐会做得丰盛一些,和下班的爱人一起享用,然后一起去楼下花园里遛狗。
记得前几年,芒果喜欢沿着公路跑步,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他喜欢阿巴斯的公路电影。或者说,他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活在他喜欢的电影和书本里,某一首诗里。也许生活的不美处处皆是,他情愿躲进花朵、水彩笔、咖啡香味,浪漫唯美。 他跟这座城市是亲切又疏离的。他朋友不多,可能就一两个。他说他喜欢四川和四川人,生活舒服自由,好吃的也多,这里的人亲切性感。
我们照旧约在NokNok聊天。深秋的下午,老城街道安静,沿街各种时尚小店,梧桐树叶开始变黄,草花开得繁茂,整个城市都浸泡在懒懒的空气里。
芒果开口第一句话:现在是我的瓶颈期。
画了15年插画,熟悉重复难免会产生倦怠。合作方提要求,面对的是图书市场和观众,画着画着就没有最初的激情了,容易陷入套路,从创作角度来讲,那不是为自己画,是一份工作吧。
想画自己的东西,迟迟不知如何下手。
并不知道他是严重的拖延症。我问他:如果明天就要交稿,你得加班做完,这时候你的爱人要你陪他,你会怎样选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会陪爱人。
出版社每周定期和他开线上会,讨论线稿、创意、色彩,汇报进度,提出修改意见,以PPT文本的形式记录工作。平时,脑袋里跳出一个好的idea,芒果就记在手机里。所以呢,完成一个作品,也是蛮漫长的过程。
也许,职业倦怠和拖延症之间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吧。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花很多时间特别清楚地描述自己怎样画画。在他的眼里,不是以三维空间的现实来决定视觉呈现,而是二维平面,没有透视关系,所有中心同时展现在画面上,好比古埃及的壁画。中国古代手卷也是如此,可以说最早的“电影场景”,徐徐展开,移步换景,在同一个平面上生成了连续的叙事性画面。
除了线稿,他都在电脑上画画,以电影分镜头的方式建构一个故事,画里的背景,人物、前景等元素都可以拆分,组合,形成类似图库元素,可以快捷地抽取元素拼完一幅作画,而不是手绘那样每张画都是不可拆解的。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
慢慢从纯粹的古典手绘过渡到手绘和电脑绘图交互运用的创作方式,所有素材都来自网络,应有尽有。
静态纸本图书在动态游戏面前,对孩子的吸引显得吃力了。只有改变阅读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芒果设想把成年人的艺术介绍给青少年做成绘本,比如:音乐剧,怎么去设计一本音乐剧主题的童书?它应该有怎样的构成方式?怎样才能好玩有趣吸引到孩子?
芒果自觉没有什么职业规划,也没有什么野心。如果要用一种花来形容他,就是lily百合花,开在偏僻角落里那种。淡淡的。
常常,他写诗,写几段话,透明的小悲伤,微微的小欣喜。配上画,也是梦里的景象,盛大的热带植物,一望无尽的草地,有少年在其中。
芒果早期的画不太一样,木版画的效果。原始情感,本真直接,非常不安、敏感。大多是儿童,在旷野里,火山爆发,熔岩滚滚,小孩从森林里跑出来,四散而逃。又或者,无奈青春,剖开的胸膛心脏长出一棵树。
我猜孩子眼睛里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吧,眼前下雨了,以为全世界都在下雨,孩子看到的是一个个色块:一片绿树叶,一双灰色行走的脚,半个白面包……世界就是这样拼贴起来挤成一堆的颜料。
在芒果内心住着一个五彩缤纷的孩子。不妨读一首他早年的诗:
黄色
黄色有很多种
黄昏的黄
柠檬的黄
芒果的黄
切开七月的木瓜
儿子的皮肤和雏菊的花瓣
蜜蜂的腿
蜻蜓的翅膀
瓢虫的背
烤熟锅底的番薯
松树皮和琥珀的秘密
南瓜花和牛角蜂
啤酒和玉米饼
蜘蛛的丝在洋甘菊上划圈
下雨前一夜的月亮
傍晚的云和碎花边
日落时射出去的箭
尾巴上漂亮的翎毛
奔跑的人
走了二十里的路
风沙的颜色
黄色有很多种
黄昏的黄
柠檬的黄
芒果的黄
切开七月的木瓜
儿子的皮肤和雏菊的花瓣
蜜蜂的腿
蜻蜓的翅膀
瓢虫的背
烤熟锅底的番薯
松树皮和琥珀的秘密
南瓜花和牛角蜂
啤酒和玉米饼
蜘蛛的丝在洋甘菊上划圈
下雨前一夜的月亮
傍晚的云和碎花边
日落时射出去的箭
尾巴上漂亮的翎毛
奔跑的人
走了二十里的路
风沙的颜色
画画好像算不上什么呢?在漫长又短暂,美丽又苍白的生活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芒果就是这样生活着,在每一个时刻,享受每一个细节,其实,每个细节就是一幅画面,不是吗?这样哀伤的美,快乐的美,在强悍的人类社会丛林里,显得轻薄脆弱,我不知道芒果惯常忍耐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某种黑暗的东西?或者嘲笑轻视?
芒果说,黑暗的时候就随它去吧,黎明前总是最黑。哈哈,玩玩泥巴,弄弄堆肥,给花床剃个光头,看新芽重新萌发,也很治愈。
想起2009年,我们一起创办了成都第一本手绘杂志《手绘志》,大家都喜欢漫画书《我在伊朗长大》《鼠族》《老屋记》《酝酿之道》,喜欢欧范的艺术漫画家 Lorenzo Mattotti , 还有Andre Juillard的《蓝色笔记》,理查德·麦奎儿《这里》图像小说。那是多么美好纯粹的一段时光。
聊到最近在看的美国艺术家 Walton Ford 的作品,用传统古典动植物图谱形式重新诠释后殖民时代社会哲学、文化冲突,那些或狰狞或可爱的飞鸟走兽各具象征意味,或恩爱或胁迫,或甜蜜或谄媚,一幅幅巨大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寓言。也许可以给芒果的瓶颈期带来一束灵感之光。
最后芒果怂恿我:买一个手摇的咖啡打磨机吧,店里有烘培好的豆子,选一种你喜欢的口味,在家里,磨一次可以够两人份,一个人喝也不错,摩卡壶煮好……
为什么不呢?想象着香味在口腔里跳动,那份慢慢溢出的欢欣已经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