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 & 对谈
散文诗与真理思——《太阳岛》放映暨纪念埃尔塞瑟教授逝世一周年学术对谈

《太阳岛》
© 北京大学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作为一位现代思想家,他完全处在其时代之中,同时他看上去又超然于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托马斯·埃尔塞瑟是个电影狂,世界主义者,高雅的知识分子,很少有人具备这样的特质。如果瓦尔特·本雅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期间能够遇见他的话,那么他一定会在拱廊街计划中描述到他,但是他们在巴黎这座欧洲的现代档案中心逗留的时间相隔了30年。”

——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

为纪念德国著名电影史学家、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教授逝世一周年,2020年12月5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将放映埃尔塞瑟的散文电影《太阳岛》(The Sun Island),并邀请数位学者就影片和和埃尔塞瑟教授其人进行对话。
 
埃尔塞瑟教授1943年出生于柏林,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荣休教授,世界著名的电影史学家、电影理论家,被公认为国际电影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影前史、早期电影文化、二战后欧洲电影史、欧洲艺术电影、德国电影史、新好莱坞电影、先锋电影与装置艺术、媒介理论与历史和媒介考古学等。2006年至2012年,他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2013年至2019年他于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埃尔塞瑟教授一生著作甚丰,他在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近年学术著作:《好莱坞的持久性》(2012年)、《德国电影—恐惧与创伤:自1945年以来的文化记忆》(2013年)、《电影理论:透过意义的引介》(2015年)、《电影历史作为媒介考古学》(2016年)、《欧洲电影与大陆哲学:电影作为思想实验》(2018年)。(点击这里,了解埃尔塞瑟教授更多生平介绍)
 
2017年,埃尔塞瑟教授作为编剧、导演完成个人第一部散文电影《太阳岛》(The Sun Island,纪录片,74分钟),至2018年已于25个不同的国际电影节等地点放映。《太阳岛》是一部关于巧合、碎片生活及身后声名的散文电影。它讲述了两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一个关于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师马丁·埃尔塞瑟(托马斯·埃尔塞瑟教授的祖父)的生涯,另一个则同样关于马丁与建筑,但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讲述,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故事。它是一部关于爱与激情、友谊与悲伤的家庭影片,其采用的拾得影像(found footage)主要来自与马丁的儿子汉斯·彼得·埃尔塞瑟所拍摄的超8毫米家庭电影,记录了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二战期间直至当下的法兰克福与柏林。影片涵盖了马丁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大市场大厅(Großmarkhalle)——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建筑的标志性作品——被欧洲中央银行接手之前及之后的历史,它现在是欧洲中央银行总部的一部分。《太阳岛》同样也是一部关于绿色环保运动之起源的电影:它论及——早在这些概念被准确发明之前就出现的——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和与世隔绝的生活。
 
2019年12月,埃尔塞瑟教授受邀来北京参与一系列学术活动,包括主题报告、论坛讨论、专题讲座与电影放映等。12月3日晚,埃尔塞瑟教授放映了其执导的散文电影《太阳岛》,并在映后与观众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第二天清晨,埃尔塞瑟教授在睡梦中安详离去。埃尔塞瑟教授在中国期间辞世令很多中国学者感到非常难过和惋惜。为了悼念他,中国学者在中文学界翻译发表了十数篇论文、访谈等文章,对其思想成果进行传播和研究。
 
2020年12月5日,值埃尔塞瑟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将再一次放映他的作品《太阳岛》并举办学术论坛,谨此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散文诗与真理思——
《太阳岛》放映暨纪念埃尔塞瑟教授逝世一周年学术对谈

 
时间:2020年12月5日,18:00(放映),19:20(对谈)
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嘉宾:李洋(学者、影评人),唐宏峰(学者),杨北辰(学者、策展人),肖熹(学者),王洪喆(学者),马文韬(策展人)
影片语言:德语,中文字幕
对谈语言:中文
点击此处,在线报名入场
 
福利:活动现场会免费发送由活动方自制的《埃尔塞瑟教授纪念译文集》,精选了埃尔塞瑟教授理论文章的中译文合集,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详情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消费: 免费入场,需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