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 100 年
关于包浩斯必须知道的八件事

简单的设计,简洁与效率-包浩斯要如何改变生活。
新人类的乌托邦
透过艺术促进社会发展 - 正是包浩斯所宣示的目标。他们大胆地提出了宏伟的目标:包浩斯的梦想就是要透过其应用艺术为「新人类」服务。对于包浩斯第一任校长与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而言,也意味着各种艺术学科与工艺技术之间的紧密结合。设计产品应适应生产过程,以使产品价格便宜且迅速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衰退到谷底的情况下,良好设计产品的价格应该可以更实惠合理。
包浩斯精神
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和谐的艺术家社区:假设一群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建筑师、服装设计师、音乐播放主持人(DJ,唱片骑师)、行动艺术家与摄影师聚集在一个偏远的艺术学校,他们必须在极有限的财务条件之下共同生活,授课,并发展出可以使一个社会更好的新理念。但是当时包浩斯在威玛时期的现实情况远非和谐的创意社区。据画家约瑟夫·阿尔伯斯所言,当时对任何事情都无法达到共识。 「如果康丁斯基说是,我则说不,如果他说不,我就说是。」 这种艺术的混乱情况正是格罗皮乌斯对他的学校所期待的:「包浩斯的目标正是没有风格,没有制度,教条或教规,没有处方签,没有时尚!只要它不紧抓着形式,而在可变的形式背后寻求生命本身的律动时,它就具活力!」
从设计革命到建筑学校
包浩斯的第一阶段是1919年到1925年的威玛时期,那时的特点是积极乐观与热情。格罗皮乌斯试图结合不同的理念并建立艺术工坊。在威玛时期依然属于理论试验的阶段,第二任校长汉斯·迈耶(Hannes Meyer)从1925至1932年在德绍时期,则全部删除。那时候没有经费可以安排关于基本颜色与形状的理论课程,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住宅之上。迈耶谈到了包浩斯的「无产阶级化」。最后在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领导下,1932-1933年的柏林时期,则完全打破了最初想结合各艺术领域而产生的加乘作用的想法。包浩斯成为一所建筑学院。

包浩斯1929年海報 | 照片:© picture alliance/Heritage images
小写字母
包浩斯1929年海报 包浩斯1929年海报 | 照片:© picture alliance/Heritage images 企业形象在包浩斯时期即已存在。简单而有效的不仅是包浩斯的住屋与日常生活用品设计的特点,还有编辑排版设计。 1925年,包浩斯的青年大师赫伯特·拜尔(Herbert Bayer)建议德绍的印刷与广告工坊一律使用小写字母。理由是时间管理。所有信笺的上方都印着:「我们全部使用小写字母,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节省时间。此外,为什么要使用二套字母,如果一套字母即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如果你说话时不能说出大写字母的话,那为什么还要大写呢?」刻意的违反正确的拼字规被认为是现代化的标志。然而包浩斯这一步也产生政治后应:收件人只要是写着「来自德绍的包浩斯」,并以小写字母书写的信件,一定被市政机关所摧毁。他们想像中的包浩斯人政治取向潜藏着共产主义令他们担忧。
包浩斯学校里的女性

狂放的化装舞会
如果有人认为包浩斯是一个严肃的前卫主义者殿堂,包浩斯人的脑里只有几何形状和抽象的公式,那是错误的。包浩斯不仅凭借其简约而具革命性的设计而引起注目,更以带着传奇性的主题派对与化妆舞会以及舞蹈与戏剧晚会节目而造成轰动。他们可以连续工作好几个星期只为了独特的舞台服装或是为完成头饰品或是研究舞蹈剧码。在舞台上出现了人形内阁(Figurales Kabinett),讽刺进步与技术模仿秀,或是结合舞蹈,戏剧与默剧的怪诞混合式芭蕾舞台剧(Triadisches Ballett)。包浩斯風格的严谨只是威玛、德绍与柏林生活的一个面向而已。
嘲弄
当代人很快的就开始嘲弄包浩斯人不同寻常的想法与他们所打破的传统。哲学家狄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谑称平屋顶房子为「罐头」,荷兰画家特奥·凡·杜斯伯格则戏称(Theo van Doesburg),包浩斯设计了「表现主义果酱」,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则认为这种艺术简直完全与历史脱钩。或许这些恶意批评也应该视为包浩斯成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