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
如何应对冲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 歌德学院(中国)

如何应对冲突?”——这是本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的活动主题,同时也是歌德学院(中国)三十周年庆典活动的主题之一。

在本年度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十一届德语辩论赛上,来自全国48所高校的德语专业大学生在两天时间内围绕不同辩题展开了激烈角逐。

2007年,由歌德学院(中国)与教育部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德语分委员会联合发起了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如今,这项赛事已成为全国高校德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常设项目,同时也是中德教育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德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贾文键教授认为,“双方这种融洽、真诚、互信且高效的合作为中德团队合作树立了一个典范。”

德国驻外机构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是此次大赛的协办单位。通过它们的参与,辩论赛也将活跃在中国教育领域内的其他相关机构联系在一起。

“德语辩论赛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它体现了歌德学院(中国)与教育部德语教学工作指导分委员会之间,乃至整个德语教育界的合作互信。”歌德学院(中国)院长柯理博士说。

由于一年一度的德语辩论赛在参与活动的各高校间轮流举办,因此它也为作为主办方的德语院系提供了一个向国内同仁展示风采的难得机会。

本年度的德语辩论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ISU)举行。11月10日至11日,来自全国48所高校的96名参赛选手在各自指导老师的率领下齐聚第二外国语学院。在进入半决赛之前,选手们围绕事先拟定的辩题展开了激烈辩论,展示了自己出色的德语能力和广博的知识。在半决赛和决赛赛场上,面对评委会临时给出的辩题,选手们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辩论。

由德中专家组成的评审会不仅要对辩手们的德语水平进行评价,评分标准还包括论辩风格、知识水平、团队合作、仪态风度、语音语调、论辩说服力及表现力等等。

最后的角逐在由夏若婷、叶宇宸组成的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和林梦圆、徐泽茗组成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代表队之间展开。 围绕“类似‘双十一’这样的全民性购物狂欢是一种消费陷阱吗?”这一辩题,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由于辩手水平不相上下,在辩论赛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难分伯仲的情况。经过讨论,评委会决定临时安排一场加赛,辩题为“应当在高校德语专业设置中引入一个必修的留学学期吗”?

最终,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夺得了此次辩论赛的冠军,同时获得了由歌德学院提供的在其德国总部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德语培训课程作为奖励,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两位亚军辩手,也获得了由DAAD提供的暑期培训班奖学金。最佳语音语调奖、最具说服力奖和最佳辩手奖分别由复旦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获得。


2018年辩论赛获奖名单 2018年辩论赛获奖名单 | © 歌德学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