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黃翊,編舞家、舞蹈家及藝術家
思索之後

對後新冠病毒時代的反思:對於疫情現狀以及疫情過後,全球學者專家與藝術家回答了這些問題。
© Kitty Kahane

我相信我們能在醫療上真的幫得上忙。我相信藝術有超越無用之用的部分,能對人們產生實質的幫助。

對您個人而言或在您的國家,當前狀況為何?

身為一位台灣的藝術家,我感到很幸運。我們的政府在防疫上有非常值得讚許的作為,社會對防疫有很高的共識,並透過台灣擅長的軟、硬體開發與科技整合能力,以及因為腹地小而造成的高效率,能夠快速生產醫療與相關物資、器材、設備等。除了供台灣民眾使用外,目前也透過軟體的分享、物資的分享、經驗的分享,開始援助其他國家。

疫情大流行如何改變了這個世界?您看到了哪些危機的長期後果?

我看到許多結構與系統需要被修整的空間:醫療資源被濫用的情況需被改善、藝文團隊和社會在經濟面的結構需要建立起一些系統,台灣的藝文團隊的體質多半不夠健全,需要進行全面產業升級。

疫情下哪些事物給您希望呢?

每每看到困境的時候,我都很期待自己能夠找出理想的解決方案,希望自己幫得上忙。我相信有許多人有一樣的想法,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可以突破困境,並且進步。
黃翊與庫卡 © 許斌

面對疫情,您的個人策略為何?

我受到台灣文化部的召集,參與針對防疫、紓困、振興的會議,在會議上就產業的角度提出建議,例如:在場館封閉的期間,讓藝術家能夠在劇場內進行測試、排演;鼓勵藝術家提出跨年度計畫,用更長的時間研磨出更好的作品;開放讓藝術家提出研究計畫,而不是一般常見的演出發表計畫等。我覺得很欣慰的是,文化部的確採納了會議中的許多建言,且正實際執行著,且運作得很有效率,令讓我覺得一切是正面的,且充滿希望。
 
另外,因我長期致力於人與機器人的合作,擅長人機互動的緣故,多年來有不同的醫療單位聯繫我,去年已進行了一些醫療計畫的研發規劃,這次疫情使我感到醫療研究計畫的迫切性,我好像需要加快一些速度才行。
 
醫療的研發計畫並不是演出,而是實際的產業應用,因為我相信我們能在醫療上真的幫得上忙。我相信藝術有超越無用之用的部分,能對人們產生實質的幫助。
 
疫情目前對我的工作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難以置信的是,我反而在今年收到了一些德國的邀請,且是在德國疫情發生、已進行防疫作為的過程中收到的,目前德國的疫情已經趨緩,和台灣一樣都在防疫上有積極的策略,這令我印象深刻。
 
德國在藝文紓困的部分,很值得國際尊敬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