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食品
還可以吃或者必須丟掉?

還可以吃或者必須丟掉?許多被零售商丟掉的食品其實仍可食用。
還可以吃或者必須丟掉?許多被零售商丟掉的食品其實仍可食用。 | 照片(細節)© Sirplus

德國每年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噸的食品進了垃圾桶,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希望二零三零年時能將浪費掉的食物量減少一半,一些私人計畫早就在這個議題上有所發揮了。

光是每一個德國家庭,平均每年扔掉的食物就有七十五公斤之多,這是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BMEL)二零一九年委託司圖加特大學以及約翰--海因里希・馮圖能研究院(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Institut)統計出來的。一旦蘋果、麵包或者乳酪進了垃圾桶,等同表示這些食物的相關資源也被浪費掉了:耕地、水源和肥料,收成時用到的能源,以及加工與運輸。所以,政府機關希望對這個議題多加關注:隨著宣導公共訊息運動「丟進垃圾桶太可惜了!」(Zu gut für die Tonne!), 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希望至二零三零年時,將德國每個人所浪費掉的食物量減少一半。這個議題其實不算新穎,許多相關計畫早就投注心力在抵制浪費上了。

價廉、新鮮又營養的烹調!

德國幾項大型的社會運動中,有一個以通過實驗方法樹立榜樣的運動:從一九九三年以來,一些靠捐款營運的公益組織,長期在德國各地收集質量上無可挑剔的食品 – 大部分是零售商沒有賣出去的產品 – 然後免費或者只收取象徵性的費用,分配給經濟弱勢的人們。目前德國每年從三萬家超市搶救下來的食物有兩百六十四萬噸之多。未來靠一種應用程式協助,分配食物時應該會更為快速有效。 全德國都把餐桌上多餘的食物分給弱勢族群。 全德國都把餐桌上多餘的食物分給弱勢族群。 | 照片(細節)© picture alliance/Jörg Carstensen/dpa

零浪費:從菜葉到根莖都能下鍋

許多規模較小的相關計畫希望在烹飪課程上加強宣導日常食物的價值,水果與蔬菜偏偏卻高居德國家庭扔掉食物清單上的第一名。以柏林為例,二零一四年成立的一個協會,就不斷以浪費食物以及友善環境食物為題舉辦「零剩餘快樂工作坊」,在零浪費的烹飪課程上,傳遞如何發揮創意利用剩下的食材,並且在線上廚房示範 – 網路直播 – 一道用花菜葉熬煮的美味的湯。搶救剩食人士根據這些,追循伊絲特・柯恩(Esther Kern),德國從菜葉吃到根莖運動(Leaf-to-root-Bewegung)的發起人,所提出的建議。她在自己的廚房裡烹煮蔬菜時,從菜葉到根莖全都下鍋:用南瓜籽加香料打成泥、櫻桃蘿蔔葉南瓜籽沙拉、皮與切下莖塊煮的味噌湯。這樣一來,留下來做堆肥的東西就不多了。 「柏林零剩餘快樂工作坊協會」搶救食物人士舉辦友善環境食物以及零浪費烹調課程。 「柏林零剩餘快樂工作坊協會」搶救食物人士舉辦友善環境食物以及零浪費烹調課程。 | 照片(細節)© Restlos Glücklich /Joris Felix Patzschke

浪費的家庭

每一年,所有被丟棄的食物中,出自德國境內各項交易的僅占百分之四,而每年高達七百萬噸,超過一半的垃圾則來自各個家庭。根據司圖加特的調查研究,如果消費者少買一些,貯存食物的方法正確無誤,而且不隨意丟棄剩餘食物的話,其中約百分之四十可免於被丟棄的命運。應用程式有助於「丟進垃圾桶太可惜了!」運動推行採買、庫存規劃以及正確的貯存方法  – 還有四百多份利用剩餘食物烹調的食譜。

別擔心有效保存期限

另一個浪費食物的原因是有效保存期限,相對於一個廣泛流傳的假設,有效保存期限並不等於丟棄的日期,而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提示而已 – 超過有效保存期限幾天甚至幾個月的食物,依舊可以食用且風味不變。但是,根據forsa社會研究與統計分析協會有限責任公司的調查研究,每五個德國人中,就有一人因為有效保存期限已過而將食物丟棄。為了處理這個問題,位於司圖加特的Tsenso 公司正在研發一個新的應用程式:Fresh Indes, 其功能為確定真正的有效保存期限何時到期。透過掃描條碼,終端顧客可以取得手上這份食品新鮮程度的相關資訊。和柏林的「零剩餘快樂工作坊」一樣,二零二零年時,Tsenso 公司也榮獲「丟進垃圾桶太可惜了!」--聯邦獎提名。

透過公平分配共享食物

這段期間以來,對於善用剩餘食物以及搶救食物的人士而言,可資運用的程式和在網路上發起的線上活動可說應有盡有,譬如你可以在Sirplus, 一間線上超市,訂購被挑剩的食物,或者透過Etepetete(線上商店)購買有機農人種的歪七扭八的青菜。許多人還運用食物共享之類的計畫,這個倡議始於二零一二年的柏林,現在已成為一項全球性的運動,參加的人增加至二十多萬位,分布於德國、奧地利、瑞士以及其他歐洲國家。搶救食物的人從不同的家庭或工廠,救回不被需要和過度生產的食品,然後在網站上供應或銷售。或者,裝配給公平分配者:置放於附近交通方便某地的架子上或冰箱裡,譬如大學校園或者某團體的辦公室,多出來的食物放在這些地方,讓人免費取走。公平分配者須在這個平台上登錄,好讓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在一張地圖上找到他們。同樣的,在應用程式Uxa的協助之下,可以將剩餘食物送給吃不飽的人。 新創企業Sirplus在他們的「搶救者市場」,例如柏林這裡的腓特烈海因區以及線上商店,銷售生產者以及批發商剩餘的食物。 新創企業Sirplus在他們的「搶救者市場」,例如柏林這裡的腓特烈海因區以及線上商店,銷售生產者以及批發商剩餘的食物。 | 照片(細節)© Sirplus/Martin Egbert

商店打烊時的驚喜袋

運用丹麥研發出來的免費應用程式惜食(Too Good To Go), 以優惠的價格提供真實的「驚喜袋」:合作夥伴在商店打烊前一刻,把多餘的餐點擺出來,顧客可以請他們保留,用第三方支付或者信用卡付款,然後去餐廳領取餐點。一間烘焙坊展示櫃裡沒有賣出去的糕點,或者某間餐館剩下的自助餐,會放在一個牛皮紙袋裡,等他們來拿。要是沒有人接收,這些真正的美食就要淪落垃圾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