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 我们身处于一个消逝的年代,文化在消逝,自由在消逝,生命也在消逝。我们所有人都在失去着什么,使得我们更为趋同。 英年早逝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如果在世,想必会有话说,说说均化效应,说说人为的,或由于人类行为而更加恶化的灾难。 我们所有人都在武汉或者其他地方,他们的消逝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 Jen Theodore 武汉日记 风口浪尖 封城那天是 23 日,除夕前一天。我醒时天还黑着,才凌晨 4 点多。抓起手机,看到学弟小霍一小时前从武汉天河机场发来的信息。“学姐保重,我先走了。”他在登上飞往柬埔寨的航班前说,接着转发了一条新闻:“武汉今天 10 时起,全市公交地铁等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新闻发布时间是凌晨 2 点。“封城”,标题里打了个引号。 消逝记录 #1 武汉,中心医院,一个护士 24 岁的叶琪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怎么休息了。她第一次听说这种不知原因的肺炎是在 12 月底。群里流传着眼科医生李文亮的微信截图,说华南海鲜市场送来的七个病人确诊,近似 SARS。医院离市场不到两公里,周边药店里的口罩很快变得紧缺,价格涨到一个 20 元。她没能买到医用口罩,给一家人囤了 40 个普通口罩。 消逝记录 #2 武汉,硚口区,一个物流公司老板 1 月 31 日早上 6 点 40 分,王昌华失去了自己的母亲。现在他的生意似乎也摇摇欲坠。 消逝记录 #3 柏林,勃兰登堡门,一个纪念者 看到李文亮的死讯时,31 岁的上海人林子正坐在斯德哥尔摩机场,等待返回柏林的航班。 消逝记录 #4 武汉,武昌区,一个非肺炎患者家属 张红走了,谢青至今觉得自己做了个梦。 消逝记录 #5 武汉,江岸区,一个肺炎患者家属 王洪发的舅妈直到 2 月 4 日还没有等到床位,死在了医院大厅里。同样的境况正威胁着 80 多岁的父母。 消逝记录 #6 黄冈,英山县,一个志愿者 25 岁的章丽原本只是想捐点钱。 © 歌德学院(中国)2020 消逝记录 #7 武汉,汉江大桥、黄鹤楼、私家车,三个无家可归者 过去一周里,《澎湃新闻》记者张卓、任雾和《人物》杂志记者林秋铭都遇到过数位滞留武汉的外地人。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想早点返工赚点钱,有的是为了看病,还有的仅仅只是在武汉中转。下文提到的三个故事都来自他们的采访。详细报道请见文末的参考链接。 © 歌德学院(中国)2020 消逝记录 #8 邓州,张村镇上营村,一个上不了网课的女孩 李某敏自杀了。 © 歌德学院(中国)2020 消逝记录 #9 云南、湖北、新疆,三个养蜂人 养蜂人追花谋生,每年都是一场赌局。今年最大的变数是新冠肺炎。它给这一群体带来的影响有很多种:无法转场到油菜花开的地方;无法返回蜂场;或是因湖北籍的身份处处受限。以下三个故事来自红星新闻、三联生活周刊以及每日人物的报道。详细报道请见文末的参考链接。 © 歌德学院(中国)2020 © 荷戟周刊 消逝记录 #10 幸存者口述:那些领取骨灰以及购买墓地的人们 排队的时候,我后面是两个老人,七十多岁,他们来给去世的儿子买墓地。 照片:Gurl 成都 中国从疫情中复苏,音乐场景面临动荡 随着中国的 COVID-19 新增确诊人数逐渐下降,在经历了农历新年实施的强制封锁后,各个城市终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尽管政策在放宽,国家逐渐走上正常运转的轨道,音乐场景内的艺术家、场地、活动举办方和观众,仍然面临一个形势尚不明朗的未来。 对该焦点有任何看法?欢迎与我们联系!redaktion-peking@goeth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