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讨论
中德诗歌翻译

诗歌
© 歌德学院(中国)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时间:2019年11月23日,14:00 – 15:30
嘉宾:贺骥(日耳曼学者,诗人),许俐雅(诗人,译者)(远程连线),李栋(诗人,译者)(远程连线),臧棣(诗人)
主持:丁君君(日耳曼学者)
地点:北京歌德学院(798)
语言:中德
免费入场


当我们谈论诗歌翻译时,我们首先面对的是诗歌翻译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问题:德语或中文诗歌的独特性,在对方语言的传播中是否消失?诗歌的精髓在翻译中能否存活下来?翻译能否完全传递原文,还是它传递了更多译者对文本的解释?假如普通的文学翻译或其他文本的翻译是可能的,那么不仅涉及翻译内容,还涉及形式、风格、情感效应等问题的诗歌翻译,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一项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的事业。

德国汉塞尔出版社继出版诗人北岛和杨炼的诗集后,于2019年出版了中国诗人臧棣的诗集《试飞协会》。这本诗集是1964年出生,迄今已出版11部诗集的诗人臧棣的首部德语作品。曾多次获奖的臧棣的诗是东西方写作与思维方式的对话,也符合中国数百年来的诗歌传统,即通过创作诗歌表达对政治与社会的批判。日常生活就是他的诗歌现场,并由此形成检验个人真理与完整性的要素。

值此契机,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于11月23日举办朗读会和对话,邀请中德诗人和译者就诗歌翻译这一主题进行讨论。身在德国的许莉雅和李栋将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参与活动。

 

嘉宾

丁君君,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副教授。2007年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任教,2008年获得冯志文学研究奖。2012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隐匿的恶——克莱斯特和霍夫曼作品中的邪恶美学》。目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文学解读和文学理论课程,兼任《德语人文研究》编辑。研究重点:德语近现代文学、文化学、1800年前后的邪恶美学研究。发表论文《瞳孔中的镜像》(2006),《成长的荒诞》(2011),《颠覆与重构——1980至2000年的德语诗歌》等。
 
贺骥,1964年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2012年获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当代国际诗坛》杂志编委,国际歌德学会会员。译著有《褶皱与陷阱·格林拜恩诗选》、《恩岑斯贝格诗选》、《贝恩诗选》、《顾彬诗选》(合译)、诺瓦利斯《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合译)、卡萨诺瓦《我的一生》(合译)、莱纳特《韦伯》、尼采《权力意志》。并译有《巴赫曼诗选》《霍夫曼斯塔尔诗选》《扬·瓦格纳诗选》等专辑。

许俐雅生于1989年,在科隆长大。目前她作为自由作家和译者生活在柏林。作为诗歌团体G13的一员,她致力于诗歌表演和集体创作的形式探索。2008年至2015年,她在柏林、上海、台北和法兰克福(奥德)学习比较文学、汉学和社会学。2014年,她的处女作《入侵倒退》在柏林出版社出版,并荣获德累斯顿诗歌奖。2015年策划柏林诗歌节并获得艾登柯本艺术奖学金;2016年成为歌德学院常驻留作家驻留南京,获得德国翻译基金会奖学金。2018年,荣获Postpoetry.NRW奖并以《中国盒子.人民共和国的新诗》获得东西方诗歌翻译奖。

李栋,英语诗人,德中英译者。曾先后获得德国总理-洪堡、国际笔会海姆翻译奖、德意志交流中心、德国孤独堡等多个国际机构和艺术中心支持。目前他在波恩大学教授汉语和翻译。
 
臧棣, 1964年4月生在北京。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出版有《燕园纪事》《宇宙是扁的》《骑手和豆浆》《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沸腾协会》《情感教育入门》等十多部诗集。 当选“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和 “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2016年5月应邀参加德国柏林诗歌节。2017年10月应邀参加美国普林斯顿诗歌节。


 

详情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消费: 免费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