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捷徑:

直接前往內容(Alt 1) 直接前往總目錄(Alt 2)

城市面貌 布萊梅
布萊梅可不是漢堡 – 那又怎麼樣?!

「沒有哈巴狗日子一樣過,但生活失去了意義。」德國幽默作家暨演員維克・馮布呂洛說過的一句話 – 「洛里奧特」(Loriot)是他更廣為人知的別名 – 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一句雋語了。
「沒有哈巴狗日子一樣過,但生活失去了意義。」德國幽默作家暨演員維克・馮布呂洛說過的一句話 – 「洛里奧特」(Loriot)是他更廣為人知的別名 – 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一句雋語了。 | 照片(細節):© picture alliance/BREUEL-BILD

一座非常傳統的漢莎城市,生產的啤酒評價不一,此外無他?除了四隻會玩樂器的動物及威溪河(Weser)之外,這座漢莎城市還準備了幾樁驚喜。我們的作者辛訥克・柯亨覺得,漢堡、柯隆以及柏林絕對可以從這些驚喜中學到點兒甚麼。

作者: 辛訥克・柯亨(Hinnerk Köhn)

定音鼓、小號以及一首「公雞喔喔啼」兒歌

市議會前的這座布萊梅的城市樂手雕像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 市議會前的這座布萊梅的城市樂手雕像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 | 照片(細節):© Adobe/ globetrotter1 「你在任何地方都找得到比死更好的東西」 -- 這句從驢子口中說出的智慧雋語出自〈布萊梅的城市樂手〉,在德國人盡皆知,而布萊梅甚至比死好上千萬倍。為了紀念這則讓這座城市享有盛名的童話,噶哈德・馬克思(Gerhard Marcks, 1889-1981,德國藝術家,擅長雕塑、木刻等)在市議會前設置了城市樂手這座著名的雕像(提示:去那裡,按快門、繼續找樂子)。相形之下,市議會前的這四位樂手不如這則童話的背景來的遠近馳名:布萊梅並非這些動物為了逃離牠們的飼主,以及迫在眉睫的屠宰才成為運輸方便的目的地。早在十九世紀,當格林兄弟發表這則童話的時候,布萊梅就已經是通往世界的大門,也是通往海外的港口了。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地方,如同驢子、貓、狗以及公雞心中想像的一樣。這四隻動物極受歡迎,以至於成為這座城市官方廣告形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布萊梅 – 公雞喔喔啼!

我們現在在城區或者城區?

復活節大門與石大門之間的小巷弄內有許多酒館 – 外出遊逛的市區。 復活節大門與石大門之間的小巷弄內有許多酒館 – 外出遊逛的市區。 | 照片(細節):© picture-alliance / 上/左下:Bildagentur-online, Schoening / 右上:DUMONT Bildarchiv / 右下:Robert B. Fishman, dpa 布萊梅酒館最密集的地方稱作城區,大家習慣這麼稱呼這個由不同幾個城區組成的區域。被弄糊塗了?也難怪。部分復活節大門(Ostertor)以及部分石大門(Steintor)構成的這一區,是一個具有文化多樣性、載歌載舞的地方。這裡一間酒吧挨著一間酒吧,酒館林立,但卻比漢堡的風化區,或者柏林的十字山(Kreuzberg)迷人也優雅多了。這裡沒有櫛比鱗次的摩天大樓和時髦的咖啡館,但可以找到鄉間生活、小巷弄以及一種主流跡象組成的一種美妙混搭。意思是說,這很酷又很精彩,但是若你在咖啡館裡想喝杯牛奶,保證心想事成,而且不會遭人斜睇。但也別被矇住了:晚上想清醒地離開這裡,不僅僅是一門藝術,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夜深人靜,踩著黑影、飢腸轆轆的素食主義者或無肉不歡的傢伙,就靠熱狗店來照顧了。這一區的多樣性,展現在白天與黑夜形成的對比上 – 晚上與深夜熱鬧非凡讓人目不暇給,白天則有藝術愛好者氣喘吁吁,奔走於一間又一間美術館,然後冒險去布萊梅藝術廳轉一轉。

布萊梅文化節 – 介於多元文化與音樂之間

布萊梅露天音樂會每年都吸引數千位訪客。 布萊梅露天音樂會每年都吸引數千位訪客。 | 照片(細節):© Timo Hillebrand / breminale-festival.de 乍聽之下,這有點兒像老大哥柏林的廉價複製品,那兒每年舉行全球最重要的影展之一,堪稱一件大事:在北德(多半)美麗的仲夏,熱中藝文活動和喜歡看熱鬧的人,紛紛蒞臨布萊梅文化節(Breminale)聆聽現場演奏,觀賞電影,還有朗讀會以及別的節目。布萊梅人自一九八七年以來,每年舉辦為期五天的音樂會,從流行歌曲到前衛派應有盡有,藉此宣傳當地的文化景觀,這一切得歸功於他們自己設計的表演與節目。凡是在地下室登台的,眾所周知,大約離主流不遠矣:德國音樂界的巨星,從安德烈亞斯・布拉尼(Andreas Bourani)到木星瓊斯(Jupiter Jones, 2011年成軍的四人樂團),也會在這裡露面。你不一定要喜歡這些東西,但這座城市的活力因而被突顯了出來,因為來這裡的人都是自掏腰包。布萊梅文化節為每個人開放 – 免費入場是這裡的傳統。

貓頭鷹、貓頭鷹

今天在「紫色貓頭鷹」迪斯可舞廳仍然感受得到曾經蔚為傳奇爵士酒館的氣氛。 今天在「紫色貓頭鷹」迪斯可舞廳仍然感受得到曾經蔚為傳奇爵士酒館的氣氛。 | 照片(細節):© Lila Eule / Oliver Schweers 根據內幕消息,車庫早就不存在了,但位於布萊梅城區的「紫色貓頭鷹」並未失去古老時光的靈魂與精神,「貓頭鷹」起初是一間在國際間上享有傳奇地位的爵士酒館,無論揚・賈巴瑞克(Jan Gabarek, 挪威爵士樂手),或者奧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 加拿大爵士鋼琴家),都頻頻在此亮相,現在的節目則是明顯的混搭。除了現場演奏,緊鑼密鼓舉行一個又一個派對,這麼說吧,就是純粹跳舞的夜晚。但往昔那迷人的氛圍仍舊依稀可尋 – 尤其是夜幕低垂以後的音樂會上,為了討觀眾歡心,台上或單人、最多六人使出渾身解數,賣力演出的時候。

綠色有魚腥味的是甚麼東西?

文達布萊梅體育俱樂部的粉絲聚集在威悉河體育場的東側。 文達布萊梅體育俱樂部的粉絲聚集在威悉河體育場的東側。 | 照片(細節):© picture alliance/nordphoto 沒錯,就是魚;和產自布萊梅的貝克啤酒(Beck's)一樣引起爭議的,是布萊梅的足球隊。這根本不公平,因為 – 戴上布萊梅粉絲的眼鏡來看 – 文達布萊梅足球隊不僅水準極高,足下功夫還不可思議的好,若論勇氣以及社會參與,這個俱樂部本身也是一個堪為表率的明星。除了為年輕的難民安排足球活動,推出一個方便家庭出門旅行的計畫之外,在為盲人和視障人士設計運動方面,文達布萊梅體育俱樂部也是先驅。無論是不是足球迷 – 這個俱樂部絕對也能贏得漢堡體育俱樂部粉絲的好感。(僅供足球門外漢參考:漢堡體育俱樂部是本地球隊的競爭對手。)

帶著冰棒和冰淇淋走 ......

恬靜安適的農場和有機冰淇淋:柯梅納的家庭有機農場。 照片(細節):© 柯梅納家庭有機農場 ......因為,夏季艷陽高照之際,最具震撼性的東西來自布萊梅!“Snuten Lekker“有機冰淇淋是在一間傳統、注重生態的農場製造出來的。如果天氣許可,騎腳踏車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抵達柯梅納(Kaemena)家庭農場,這個家族企業現在已傳到第九代了。傳統的冰品之外,農場內的咖啡館也不斷推出稀奇的口味,譬如凝乳芝麻,或者季節限定的各種變化搭配,譬如到了十月南瓜籽冰淇淋上市。除此之外,柯梅納家族也很重視冒險假期,租下從前的穀倉和老舊的牛棚改建為度假屋,如果訪客想和牛羊肩並肩齊步走,可以在這間有機農場的一大部分土地上自由漫步 – 喜歡吃甜食的人手上當然拿著一根冰棒嘍。

有歷史的石頭

布萊梅市集廣場上中世紀羅蘭騎士雕像,是這座城市權利與自由的象徵。 布萊梅市集廣場上中世紀羅蘭騎士雕像,是這座城市權利與自由的象徵。 | 照片(細節):© Adobe/ INTERPIXELS 這絕對是經典之作,十公尺高的著名地標巍峨聳立:布萊梅的羅蘭騎士。作為名勝古蹟,它稍顯不足了些,雖然整體看起來十分雄偉,畢竟只是一塊石頭 – 一塊有歷史的石頭!這座雕像的後面藏著一些僅憑肉眼不容易認出的東西,羅蘭騎士代表了中世紀時這座城市被賦予的權利與自由。那時布萊梅也加入了漢莎聯盟,這是一個由全歐洲各城市與商人協會組成的聯合會,以便會員們順利的進行海外貿易。從此以後,布萊梅成功的捍衛了它的獨立自主:布萊梅邦漢莎自由市今日為擁有自己州政府的聯邦州。以這點而言,羅蘭騎士代表驕傲,也許也多少代表著當地的鄉土之愛,別人如此在布萊梅人的背後議論紛紛。也許應該在這裡順便一提:布萊梅想當然耳也有一座城市博物館,但就像每一座城市博物館那樣:你得有興趣才會去參觀。

沒有哈巴狗日子一樣過......

「沒有哈巴狗日子一樣過,但生活失去了意義。」德國幽默作家暨演員維克・馮布呂洛說過的一句話 – 「洛里奧特」(Loriot)是他更廣為人知的別名 – 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一句雋語了。 「沒有哈巴狗日子一樣過,但生活失去了意義。」德國幽默作家暨演員維克・馮布呂洛說過的一句話 – 「洛里奧特」(Loriot)是他更廣為人知的別名 – 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一句雋語了。 | 照片(細節):© picture alliance/BREUEL-BILD 「艾娜,雞蛋很硬喔!」許多年來,男女老少都對維克・馮布呂洛(Vicco von Bülow)演出的短劇讚嘆有加,「洛里奧特」(Loriot) 是他更廣為人知的別名。鮮少有人知道的是:維克・馮布呂洛大部分的短劇是在布萊梅廣播電台的錄音室裡錄製的。他坐在那張十分顯眼的綠色沙發上,以來自安分守己德國社會的觀察者的身分,帶著插科打諢的敏銳眼光,主持他的節目。無論是買床鋪或西裝,麵條或者哥薩克蛋糕(Kosakenzipfel),Wum以及Wendelin(維克・馮布呂洛創造的兩個漫畫角色) – 直至今日洛里奧特及其幽默感都還很受歡迎,他的漫畫和動畫片已成為許多家庭除夕夜的傳統節目。為了紀念這位極可能是德國最了不起的幽默作家,布萊梅廣播電台打造了一個複製品,畢德麥雅風格的青銅沙發。坐在這張沙發上的不是馮布呂洛本人,而是:一條哈巴狗。因為 – 洛里奧特如此說過他最愛的狗兒品種 -- 「沒有哈巴狗日子一樣過,但生活失去了意義。」

城市就是舞台

布萊梅的幾個城區提供文化教育專案 – 其中也有為兒童規劃的舞蹈和影片專案「光盒子」。 布萊梅的幾個城區提供文化教育專案 – 其中也有為兒童規劃的舞蹈和影片專案「光盒子」。 | 照片(細節):「光盒子」專案 © 拍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hhfviYXRM 文化工作、不凡思想以及直觀表達:布萊梅的這個地方把創造力和融合力連結了起來,因此多次獲得表揚。這裡把不同年齡、來自不同國家以及不同性別的人聚在一起,以便創造新的東西 – 或許是一齣戲、一場表演、視覺藝術或者音樂。對經營者而言,融合與包容最為重要。祖父母與孫兒在這裡的工作台上幹活兒;為難民開設的寫字班,藝術及文化工作者為身心障礙人士提出戲劇企劃。這裡歡迎每一個人加入:作為社區項目的創造力。

我還有一個!

「為啤酒朗讀」:布萊梅城內和近郊的人聚集在「客田」酒吧觀看別人朗讀。 「為啤酒朗讀」:布萊梅城內和近郊的人聚集在「客田」酒吧觀看別人朗讀。 | 照片(細節):© Matthias Süßen / Wikipedia CC BY-SA 3.0 住在城內和近郊的人都來到布萊梅新城區一間位於街角的酒吧,為的是觀看喝醉酒的人朗讀。乍聽之下這很古怪,卻是好玩得不得了。為啤酒朗讀是出生於艾爾朗根(Erlangen)的盧卡斯・法斯那禾(Lucas Fassnacht, 德國作家、說唱演員)發明的,已經打進了許多德國城市 – 也打進了布萊梅的「客田」酒吧(Gastfeld)。觀眾把文章交給主持人西梅歐・布斯(Simeon Buss)和他不斷更換的客人,然後由觀眾決定:究竟是文章本身精彩,或者朗讀者的表演略勝一籌?無論何者勝出:都要喝啤酒,而且是大口大口的灌。如果你把這理想成作家們朗讀一段浮士德,酩酊大醉的朗讀會,那可就錯了。任何形式的文字都可以:洋芋片包裝袋、收據、童書、一九七六年寫進「友誼書」(詩歌形式、自問自答的裝訂書)中的內容,情書、新電視的使用說明書。最壞的情況是一個晚上出現十四篇文章,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娛樂場面:喜極而泣的觀眾,一位準備不夠周全的朗讀者,微醺之餘坦承他曾經暗戀7B(班級)的夏綠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