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業
良好照顧助益大

正在學習當廚師的青年。
正在學習當廚師的青年。 | 照片(剪影):© picture alliance/Martina Hengesbach/JOKER

正值許多歐洲國家對抗高青年失業率之時,青年失業人口在德國卻是相對的創新低。這不只是因為良好的經濟發展情況。

根據貝特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2005年的研究顯示,當時的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且預警會繼續上升。該調查證實了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方面的發展錯誤。但不到一年的時間,情況出現大轉變,對比前一年,青年失業率在2016年減少近一半;專家指出,這個急遽的轉變和運用靈活的德國雙重培訓教育制度有關。我們拜訪了在聯邦職業培訓中心(簡稱BIBB)就業指導計畫項目辦公室的負責人魁多‧柯斯特 (Guido Kirst),談關於此種教育制度的優勢和針對學習成效低弱學生的計畫項目。
 
跟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德國的青年失業率低,原因為何?
 
德國的青年失業率落在百分之五到六之間,南歐國家的短時間失業率幾乎高達百分之五十。我們認為這跟雙重培訓教育制度有密切關聯;此制度嚴實地跟著市場需求並行。 
2018年初歐洲青年失業對照表。 2018年初歐洲青年失業對照表。 | 照片:© picture-alliance/ dpa-infografik 在雙重培訓教育制度下,工作的訓練同時在公司和職業學校這兩個場所中進行;學徒們除了在公司裡實務性質的上班工作之外,每隔一段時間必須回到學校裡上長達幾周的理論課程。
 
這種在學校學習和在工作場所職訓兩者並存的教育方式只可見於瑞士和奧地利兩國。很重要的一個優點是,如此般實務上的職業訓練和學理上的教育課程不會被憑空創造出來,而是透過業界人士、工會、學者和行政機關共同根據現有需求一起商議、調整並設計而成;這樣的教育制度可隨時依據市場對專業需求的反應做調整。BIBB更提供全球人士前來參觀拜訪和諮詢此計畫項目。

那他們回國後會使用這套模式嗎?
 
德國的這套雙重培訓教育制度無法一比一直接移轉套用在其他國家,這對許多國家來說容易造成體制變革。單純就付錢給來當學徒學習一項工作技能者這點來說,就不是容易被接受的觀念,因為培訓者在受訓期間對公司來說相對並無價值增加。對公司來說其實沒有更好的機會,自己培訓技術人員來滿足自身需求。
 
跟南歐國家相比,德國的青年失業率少了5至6個百分點,且國內經濟突飛猛進,如此來說,失業率是否應該更低呢?
 
各地區不盡相同。培訓空缺和當地需求量往往不符比例。不管是學徒還是大學生,這個年齡層的機動性還不足,如今還增加一個新的趨勢,對於學徒市場的看法也在改變著;許多年輕人儘管自身條件不足,也希望能得到熱門職業的培訓機會,在別的工作領域他們容易獲聘,但是他們不在那些地方投履歷,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最後卻常常鎩羽而歸。
 
教育碩士魁多‧柯斯特(Guido Kirst)自2007年起在聯邦職業培訓中心任職(BIBB) 教育碩士魁多‧柯斯特(Guido Kirst)自2007年起在聯邦職業培訓中心任職(BIBB) | 照片:© BIBB 業界常抱怨培訓出的人員不夠成熟,你認為是如此嗎?
 
首先必須說,培訓成熟這個概念雖被廣泛使用,但是沒有一個精準的定義存在。以學校成績舉例來說,至少還存在「尚有進步空間」如此說法。根據德國工商協會(簡稱DIHK)表示,學徒在德文和數學上的表現已有提升。此外,現在已有高達三成的公司透過加強輔導課程以補足知識上的不足;企業也更加注重常為弱點所在的社交能力部分。常見被詬病的不成熟方面為忍受能力差、無上進心和低挫折接受度,這些應是父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教導的基本目標,不該歸咎至學校教育的缺失。學校裡改變得已經夠多,透過直接面對教學習得的是例如學習的方法和如何自己組織學習;數字成績也不再如以往般為判定一切的根據。 
 
是否有整合方案成功得使地區性的青年失業率下降?

針對此有一系列的計畫項目。在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施行的協助培訓試驗模型即是成功範例。學習有困難的和居社會弱勢的青年會得到社會教育方面的照護;照護者親自輔導協助他們找到適合的工作培訓機會,也幫忙解決個人問題。企業公司非常讚賞這種做法,和青年培訓人員有問題時,照護者成為聯絡窗口。此外,還有進入職場的陪伴,目的是希望帶領學生們完成學校學業並順利銜接至職業培訓路上;陪伴員在頭半年也會陪著培訓生們,確保他們時時跟上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