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捷徑:

直接前往內容(Alt 1) 直接前往總目錄(Alt 2)

2020年第70屆柏林影展
美麗、恐怖的故鄉

Szene aus dem Film „Walchensee forever”
Szene aus dem Film „Walchensee forever” | Foto (Detail) © Flare Film

從恐怖片到巴伐利亞全家福 – 新秀們的「德國電影觀點」探究一個艱深的概念。

作者: 菲力普·布呂勒

「故鄉電影和故鄉恐怖片」是德國電影今年度的主要觀點,這個星期五,芭芭拉·歐慈(Barbara Otts)拍攝,反映社會真實情況的拳擊片《小孩快跑》(暫譯,Kids Run)將為它揭開序幕。總計有八部電影一起探討,故鄉有多惡劣或者有多好,這個概念究竟又意味著甚麼。
 
約納斯·何爾特(Jonas Heldt)的紀錄片《因為汽車》(暫譯,Automotive),伴隨兩位對汽車產品懷有不同野心的女士,前往位於英格爾史塔特(Ingolstadt)的奧迪公司(Audi)。珊德拉·考德卡(Sandra Kaudelka)執導的《莎拉·瓦根科內希特》(Sahra Wagenknecht,德國左翼黨黨員),主人翁和這部紀錄片十分相稱。
 
若論真正的故鄉恐怖片,顯然只有米夏埃爾·韋努斯(Michael Venus)的《睡夢》(暫譯,Schlaf)才算數。這是一部劇情片,敘述一位在一間僻靜的旅館裡,研究自己母親作過的惡夢的年輕小姐;珊德拉·許勒(Sandra Hüller)擔綱演出。

穿戴巴伐利亞傳統服飾的樂團前往墨西哥

雅娜·吉·汪達斯(Janna Ji Wonders)導演的紀錄片《永遠的瓦爾亨湖》(暫譯,Walchensee Forever),已經獲得巴伐利亞電影獎,並非默默無名。汪達斯追尋自己的家族,主要是超過五個世代的女性的故事,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大量的錄影、照片以及信件,收錄在影片中。
 
從影片的最後,在一百零五歲的諾拉·魏爾納(Nora Werner)於前阿爾卑斯山脈經營的一家為郊遊的人而開的餐館出發,她的女兒安娜 – 電影製作人的母親 – 偕同芙拉克(Frauke)一起闖蕩世界,以演奏洋琴和吉他的巴伐利亞樂團的姿態,跨越舊金山的「愛之夏」嬉皮士革命,最後來到墨西哥。即將進入一九六八年代,萊納·朗漢斯(Rainer Langhans)及其著名的慕尼黑「後宮」(五女一男的公社),在印度教的嬉皮士群居會所突然間恍然大悟;而同一時期的其他人不是精神失常,便是在一九七零年代中期由於無法解釋的原因而死亡。
 
故鄉恐怖片以及鄉間田園生活 – 汪達斯敘述的深具魅力的百年家族故事,在鄉愁以及嚮往異地之間撕扯分裂,不僅呈現出了一幅嬉皮世代的繽紛畫像,更將這類補綴添上了不可少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