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者
人人都是勝利者

2016年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全體獲獎者合影
2016年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全體獲獎者合影 | © 路維希

第五屆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IDO)隨著頒獎儀式的舉辦而成功落下帷幕。125名應歌德學院邀請來德國參加為期兩周的語言知識競賽的參賽選手再次齊聚在德國外交部。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勝利者。

       “全球共1300萬學生正在學習德語,”歌德學院秘書長亞伯特(Ebert)在面對這群來自歐洲、亞洲和新西蘭的14至19歲青少年所發表的致辭中強調,“而你們是他們當中的佼佼者!”他同時指出,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自2008年起每兩年在德國舉辦一次,能夠參加比賽已經是一項榮耀。因為每個國家只能派出兩名選手參賽,他們都是在國內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

       “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的重點,”亞伯特在柏林德國外交部的全球大廳中說,“在於互相理解。比賽的目的是促進國際團隊合作,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競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其口號是:“重在參與!”

公平競賽獎

阿丽娜•多洛塔•亚贝克博士(Dr. Alina Dorata Jarzabek)将公平竞赛奖颁给来自塞内加尔的18岁的阿玛窦•迪奥普•迪亚内(Amadou Diop Diagne)。 阿丽娜•多洛塔•亚贝克博士(Dr. Alina Dorata Jarzabek)将公平竞赛奖颁给来自塞内加尔的18岁的阿玛窦•迪奥普•迪亚内(Amadou Diop Diagne)。 | © 贝哈特•路维希        公平競賽獎是當日頒發的首個獎項。國際德語教師聯合會(IDV)副主席亞貝克博士在歡呼聲中將獎項授予來自塞內加爾的18歲青年迪亞內。評委的頒獎理由是,迪亞內致力於推動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的團隊合作精神,並努力幫助他人融入群體。“我在這裡結識了許多朋友,這對我是最重要的,”他在答謝致辭中激動地表示。

国际德语奥赛获奖选手(A2级别)帕尼卡•宋瓦塔( Pannika Soontornwata)、阿尔雅•阿菲法•巴提亚(Alya Afifah Baktiar )、Ngoc My Nguyen与磁带机乐队成员索菲亚•波彭克Sophia Poppensieker)、奥勒•史派西(Ole Specht)合影留念 国际德语奥赛获奖选手(A2级别)帕尼卡•宋瓦塔( Pannika Soontornwata)、阿尔雅•阿菲法•巴提亚(Alya Afifah Baktiar )、Ngoc My Nguyen与磁带机乐队成员索菲亚•波彭克Sophia Poppensieker)、奥勒•史派西(Ole Specht)合影留念 | © 路维希        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從今年起增設 A2、B1和 B2程度的比賽,這三個新增組別的得獎者和迪亞內一樣開心。三名頭等獎得主分別是來自越南17歲的Ngoc My Nguyen (A2)、來自俄羅斯聯邦16歲的瑪麗亞•梅尼克(Mariia Melnik)(B1)和來自克羅地亞18歲的安東尼•安里奇(Antonio Andric)(B2)。除獲得證書和獎牌之外,三人還得到在一家德國出版社實習的機會。“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老師,他們對德語的熱愛感染了我們,”在簡短的獲獎致辭裡,獲獎者梅尼克強調陪同學生前來德國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的各國教育界人士尤為重要。

友誼無國界

       “語言為他們開闢了一條跨越國界、認識朋友的道路,”對外文化政策專員米夏埃•萊芬圖(Michael Reiffenstuel)強調。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的目的並非對外宣傳德國的形象:“年輕人對德國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印象。”

       在首項比賽中,參賽選手需要製作一張壁報來表達自己對柏林的看法。於是,有人用相機鏡頭探索城市的每個角落,有人進行關於“你怎麼看外國人?”的問卷調查,還有人用遊戲的形式在十字山進行關於“多元文化”的搜索調查。每位參賽者都對柏林這座城市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並有所發現。“有些年輕人在漢堡火車站第一次見識到當代藝術,而其他人則在馬燦區踢了足球,”歌德學院語言部門的負責人海克•烏里希(Heike Uhlig)介紹。

將來重返德國

国际德语奥赛获奖者安娜•阿法延(Anna Avagjan)、索菲亚•波科娃(Sofija Popovska)和梅尼克(B1)和乌里希• 阿蒙(Ulrich Ammon)教授博士合影留念 国际德语奥赛获奖者安娜•阿法延(Anna Avagjan)、索菲亚•波科娃(Sofija Popovska)和梅尼克(B1)和乌里希• 阿蒙(Ulrich Ammon)教授博士合影留念 | © 路维希        “柏林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城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這正是我最喜歡它的地方,”在頒獎儀式上,榮獲 B1程度第二名、來自馬其頓的16歲少女波科娃激動地說。獲得第三名的則是剛滿14歲的來自亞美尼亞的阿法延。

       “我吃了兩次咖喱香腸,這真是太不幸了,”相反,獲得 B2程度第三名的18歲英國女孩塔拉•比亞特麗斯•基爾柯因(Tara Beatrice Kilcoyne)微笑著介紹自己在柏林的體驗:“這可不是我人生中最棒的經歷。”

       不過,對於大多數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的參賽者來說,這絕不會是他們最後一次德國之旅。有許多參賽選手已經決定日後到德國留學。

比賽後重新出發

国际德语奥赛获奖者安里奇、萨拉•欧科娃(Sarah Ourednickova)、基尔柯(B2)和诗人诺拉• 哥姆林(Nora Gomringer)合影留念 国际德语奥赛获奖者安里奇、萨拉•欧科娃(Sarah Ourednickova)、基尔柯(B2)和诗人诺拉• 哥姆林(Nora Gomringer)合影留念 | © 路维希        “我們希望德語在你們未來的人生路途上能發揮作用,”亞伯特秘書長寄語。今年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的負責人安德蕾•舍費爾(Andrea Schäfer)總結是次比賽時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我們的目的是加深人們對德語學習的興趣,促進德語學習人士和德語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如今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並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我們期待2018年下一屆國際德語奧林匹克競賽在弗萊堡召開。”

       作者:帕里克•維德曼(Patrick Wilder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