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精通語言二三思量
生活中隨興達意 — 學校裡中規中矩?

數位化媒介物興起了語言代碼革命
數位化媒介物興起了語言代碼革命 | © Goethe-Institut

隨興達意以及中規中矩在學會語言這件事情上如何交錯進行?社會和教育機構的環境條件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又如何在課程題材上為精通語言的目標下錨?關於這些事情的觀點不斷變化中。
 

我們今天要繼續談隨興達意和中規中矩的學會語言這件事,雖然在我們的社會裡,關於隨興達意和中規中矩的界線,愈來愈難一刀清楚劃定。教學法中的文學作品情況亦同 — 無論所關注的是幼兒園、外語學習進階班,或者成年人,從中都找得到這兩個概念。將它們並列對照,傳統上隨興達意、自然的語言學習,不應誤導為毫隨興達意或者成效較少 — 與此相反 — 以及,與「外面」世界的語言應用對照之下,教育式的語言,亦即語言及其運用方法皆有明定的規則,則又被誤以為是修改、校正過的。
 
口語⁄書寫語言這兩個的概念,通常和隨興達意⁄中規中矩一起出現,口說語言被認為是一種少有距離的語言,口說語言也因此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中,可以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加以補充,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精準到位,卻也行得通。口說語言在許多地方因其豐盛的多樣性及變體而顯得特別出色。書寫語言卻與此相反,被視為一種有文化涵養、有學理根據的表達形式,它濃縮稠密,有規則可循,受到的約束比較多。


但較新的科學知識卻指出,許多語言都有類似(隨興達意)學習語言的一面,而且母語本身也屬於「多種語言」。說母語的人知道如何應用內在多種語言中不同的語言索引,譬如非正式以及正式語言之形式、社群語言習慣,或者地區性語言習慣。當然,這樣的能力是努力培養後才具備的。

所謂中規中矩的學會語言,首先在教育機構裡進行,今日這些地方都在尋求生活化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連結,並且非常重視個人化以及有獨創性的融入學習。後者指將每位語言使用者不同的先決條件考慮進去,並且活化學習者的個人正向資源。

校園內的多媒體交流 校園內的多媒體交流 | © Goethe-Institut
社會與媒體方面的改變,也促進了隨興達意及中規中矩彼此之間的消長、消融,且讓我們想一下語碼轉換或者語碼混合的例子,時而達到目的,時而又不經意地取得直觀的效果;再想一下社群媒體的交流,或者校園裡學生們下課時的交談。我們一再被要求,因個人以及社交往來而形成之混雜的語言和文化形式—我們與之相遇時最宜不帶成見,並且心中了然這就是學習語言的一種方法。

新的研究趣味

隨興達意以及中規中矩學會語言,後者經常也被稱作學習語言,互相交錯的情形愈來愈頻繁。有些作者因此偏愛精通語言這個明晰非常的概念,這種說法將學習者主動的角色提升到中規中矩以及隨興達意的語言學習之上。當代的語言學和語言教學法研究,從內在與外在因素如何影響精通語言出發:被當作第一或第二種語言學習的諸多語言,其構造、使用者聰明才智之多寡,以及使用者的溝通條件和需求,皆在考量之列。

每一種語言皆因其自成系統而獨一無二,語言學習者熟悉這套系統,換句話說,他們嫻熟掌握之。語言系統並非短時間內迅速建構而成的,而是可以經由其使用者於表面、又透過規則的層面予以改變,所以,語言會發生變化。學習者必須適應隨之而來的改變,連鎖效應也涉及語言主管機關和教導者,他們必須一再重新確定他們的語言及規則基點。
 
神經語言學方面的研究不斷探討這個問題:童年時學會的多種語言,如何影響著此人腦中的語言圖像。想像中,童年時期學會的多種語言,會持續無意識地在這個人腦中「組織」語言理解力,確切地說,就是不同的語言之語言系統在腦中形成網絡。這在特定的語言論述範圍之內,譬如涉及注意力的管轄範圍,就是個優點。
 
語言和語言之間,有共通點,也有不同之處,這些在學習語言時,可用作轉換或對比之用。許多新的語言促進計畫在學習者的母語上增加反饋鍵結,有了它,尤其是可轉換的語言策略便會轉移,例如總結概述或者報導轉移為教學活動的需求。
 
精通書寫第一、第二種語言或者外語,毫無疑問地得花上許多功夫,耗費不少時間。譬如南特里爾(Südtriol)提出的「南特里爾學生與第二語言:語言學與社會心理學實驗」(KOLIPSI II-Studie),就特別強調,若想要具備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GER)中之較高級的口說語言能力,也須有教學法支援。口語溝通和論辯能力屬於非正式範圍,但對職場生涯或公開活動而言不可或缺者,不啻語言及結構方面的組織能力,以及某些學術性的知識。這又與交流條件不斷改變有關,譬如使用一種語言來使交流順暢,儘管它不是所有參與談話者的第一語言。精通語言,尤其是口說語言,經常涉及不同的目標受眾,例如在一種語言或多語環境裡長大的與兒童。具移民背景的兒童,機動的工作者如在學校裡選修用其他語言上課課程的大學生。

今日語言教師和學生的有利條件

為移民而設置語言課或者閱讀識字班的教育機構和團體,有大量的應用語言研究、實際學會語言研究結果湧進他們正從事的工作,如果改革創新單只為學語言的人之培訓和進修,或者僅僅為了改寫教科書,當然是不夠的。為使公家單位在社會上推行語言時,勝任語言方面的挑戰,系統化地對教師培訓及進修、公家單位和課程方面發展產生共同作用,絕對是必要的。
 
許多大學現在已能接受,教師培訓與進修之調幅,即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法,譬如教育重點調整為知識性能力、內含物、多種語言能力,並且鼓勵學生們研究提升語言水平、語言形象的教學能力,克服語言發展的干擾。在此援引兩個例子:波札諾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ozen)教育科學初階課程(Bildungswissenschaften),史泰爾馬克邦教育學院(Pädagoische Hochschule Stiermark)學士學業課程( Curriculum für das Bachelorstudium)(二零一六年,頁123-125, 140特別值得參閱)。

相較於以往,今日的語言教學和學習已經變成了整體教育體系中的一項任務,透過良好的合作,可以在機構內、外部創造出流暢的語言傳達及學會語言有利的條件。
 

參考書目

麗塔‧方蘭切奇妮(Rita Franceschini)(2002):《頭腦作為文化銘刻(暫譯)》(Das Gehirn als Kulturinskription),刊載於:約翰內斯/雷爾‧米勒—藍歇(Johannes/Riehl Müller-Lancé)、克勞蒂亞‧瑪麗亞(Claudia Maria)(編者)合著之《一鍋煮了—許多語言 共同存在、相互影響及傳達(暫譯)》(Une tête — plusiers langues. Coexistence, interaction et enseignement.) 阿亨(Aachen): Shaker 出版社,頁45-62。
 
麗塔/薩克薩柏(Saxalber)‧方蘭切奇妮,安納瑪麗(Aannemarie)(2016):《多種語言、語言能力以及學校一體化之相互關聯(暫譯)》(Zum Zusammenhang von Mehrsprachigkeit, sprachlicher Kompetenz und schulischer Integration), 刊載於:《德文課(暫譯)》(Der Deutschunterricht)第六冊,頁33-45
 
威廉‧吉斯哈伯(Wilhelm Gießhaber)(2010):《學會第一、第二語言之語言過程概論(暫譯)》(Spracherwerbsprozesse in der Erst- und Zweitsprache. Eine Einführung.) 杜伊斯堡(Duisburg):魯爾大學(Universität Rhein-Ruhr)出版社。
 
曼菲爾德/布拉斯查克‧克里夫卡(Manfrend/Blaszczak Krifka), 喬安娜‧雷斯莫爾曼(Joanna Leßmöllmann), 安內特‧麥梧恩(Annette Meinunger), 安德蕾‧史迪博思(André Stiebels), 芭芭拉‧特拉斯(Barbara Tracy), 柔絲瑪麗‧涂魯肯伯特(Rosemarie Truckenbrodt), 荀柏特(Hueber)(編者)(2014):《多語教室,關於我們學生的多種母語(暫譯)》(Das Klassenzimmer. Über die Muttersprachen unserer Schüler), Springer VS出版社:柏林—海德堡。
 
克莉絲緹娜/韋特‧諾阿克(Christina/Weth Noack)(2012):《學會多種語言的正字法及書寫語言—研究概況(暫譯)》(Orthographie- und Schrifspracherwerb in mehreren Sprachen — Ein Forschungsüberblick), 刊載於:吉斯哈伯,威廉‧卡爾卡方(Wilhelm Kalkavan), 蔡內珀(Zeynep)(編者):《多語兒童學會正字法和書寫語言(暫譯)》(Orthographie- und Schriftspracherwerb bei mehrsprachigen Kindern), 弗來堡(Freiburg i. B.): Fillibach出版社,頁15-34。
 
琪亞拉/阿貝爾‧斐托利(Chiara/Abel Vettori), 安德烈雅(Andrea)(2017): 「語言學與社會心理學實驗:南特里爾學生與第二語言(暫譯) 」(Gli studenti altoatesini e la seconda lingua; indagine linguistica e psicosociale. KOLIPSI-II-Studie: Die Südtrioler Schülerlnnen und die Zweisprache: eine linguistische und soziolinguistische Untersuchung, 波札諾(Boz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