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ublica
網路節慶

有節慶特色的會議:「re:publica」在車站區的一個戶外場域。
有節慶特色的會議:「re:publica」在車站區的一個戶外場域。 | 照片(剪影)©re:publica/Gregor Fischer (CC BY-SA 2.0)

在柏林舉行的會議「re:publica」,是網路社群行事曆上一個固定的日子 — 不僅對德國網路族群而言。會議策畫葛拉蒂妮·德·巴斯茨雍(Geraldine de Bastion)暢談「re:publica」一路走來的故事,在國外的重要性以及德國人如何討論有關數位化的議題。

二零零七年,「re:publica」首度揭開序幕,舉行以Web 2.0為主題的會議 – 剛開始的幾年都在柏林的石灰穀倉,一個位於柏林市中心不算大的活動場地進行 – 這其實更像專為數位產品著迷的玩家和怪胎打造的活動。那時的發言人沙夏·婁柏(Sascha Lobo)應該頗具知名度,而今日的「re:publica」已然成為主流,每年都吸引幾千位訪客來到柏林的車站區 – 從前的一個郵政車站 --,也就是會議舉行的地點。但凡以網路、社群媒體,部落格或者通訊為業的人,鮮有不曾聽說過這個會議的。

葛拉蒂妮·德·巴斯茨雍打從一開始就是「re:publica」的創辦人之一,偕同負責規劃每一場會議的節目,並且擔任主持人。最近這幾年她偕同打造出新的規格,把「re:publica」推向國際。訪談時她告訴我們,會議一路走來產生了那些改變。
對每位參加者而言:無論Web 2.0、部落格空間或者社會批評 – 「re:publica」的節目涵括的題旨五光十色。 對每位參加者而言:無論Web 2.0、部落格空間或者社會批評 – 「re:publica」的節目涵括的題旨五光十色。 | 照片:©re:publica/Gregor Fischer (CC BY-SA 2.0) 「re:publica」如何興起,這些年中又如何發展而成?

「re:publica」的理念緣起於部落格在德國變得重要,並且發展出一個數位社會的時候。「re:publica」應該成為所有關心這些新興媒體及其發展過程,或者以之為業的人的聚會地點,尤其要成為自行創造新興媒體的人的會面場合。今天,「re:publica」是歐洲的數位節慶。二零一八年,有近兩萬個人參加「re:publica」舉辦的活動,而二零零七年時僅有七百位而已。

「re:publica」對德國的數位化主題討論一事上起了那些作用?

「re:publica」的貢獻在於帶動起德國的數位化討論,它是製造不期而遇的地方,而這種現象在別的地方不可能出現 – 譬如來自世界各地的政界人員、網路政策活躍人士、專家以及科學家,包括來自數位化經濟、媒體、文化以及科學研究的代表們。都在這裡聚首。我們讓人看見,組織一場發言的女性和男性一樣多的活動是可行的 – 光是這點就對德國數位場景內的文化變化卓有貢獻。
昔日一場專為電腦迷和怪胎打造的會議,今日的主流:「re:publica」,已經發展為專業會議,會議上處處可見媒體行業中的知名人物。其中也有德國兒童節目「老鼠上節目」(Die Sendung mit der Maus)中的老鼠,這隻老鼠堪稱最受歡迎的自拍時的合照對象。 昔日一場專為電腦迷和怪胎打造的會議,今日的主流:「re:publica」,已經發展為專業會議,會議上處處可見媒體行業中的知名人物。其中也有德國兒童節目「老鼠上節目」(Die Sendung mit der Maus)中的老鼠,這隻老鼠堪稱最受歡迎的自拍時的合照對象。 | 照片:©re:publica/Jan Michalko (CC BY-SA 2.0) 為什麼「re:publica」現在擴展至別的國家?國外沒有類似的會議嗎?

柏林始終是發源地,對我們來說,獲悉「re:publica」的核心議題也在別的國家和地區被人討論,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這可以讓我們邀請國際上的講者與會,我們又可藉此在別的國家舉辦「re:publica」相關活動。我們認為,與當地的夥伴共同發想並且執行方案很重要。我們的經驗顯示,有一種根據我們的規格而產生的需求:「re:publica」是一場社區—節慶,是共同參予籌畫出來的。不同的規格提供了學習與交流的空間,譬如群眾與對話。

別的國家關於數位化主題的討論和德國的有何不同?

有很多不同和共同的地方,這些主題是因為迦納舉行的學術會議而形成的,有些議題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譬如數據和女性主義等。其他的議題,像電子垃圾,就不屬於我們的首要之務。通常我們面對數位化的變化時,態度較為開放 – 如果已臻成熟的結構不是很多,面臨改變時也就不那麼畏懼。

「re:publica」二零一九年的亮點為何?

我是「文章太長;不讀了」(tl:dr)這個口號的頭號粉絲,而且我很好奇,這種趨勢轉化到設計和舞台上時會怎麼樣?tl:dr 的訴求是「文章太長;不讀了」,這同時也反映出資訊氾濫以及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的複雜性。我的朋友娜吉拉·山布里(Nanjira Sambuli),是來自肯亞、關心數位化發展,表現優異的活躍分子,將於開幕時提出的基本方針令我期待。我也期待與《數位化民主和類比政策》(Digital Democracy and Analoge Politics)這本書的作者,娜亞拉·尼亞波拉(Nanjala Nyabola)見面。我和她們兩位在阿克拉(迦納首都)都聊過了,透過與她們的會談,我們希望把我們柏林的節目與迦納的「re:publica」串聯起來。此外,我也期待見到太空人亞歷山大·葛爾斯特(Alexander Gerst)、(加拿大科幻小說)作家兼記者柯瑞·多克托羅(Cory Doctorow)。
高唱驪歌:每年主辦單位與觀眾在大會結束時都會哼起皇后樂團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為閉幕派對的前奏。 高唱驪歌:每年主辦單位與觀眾在大會結束時都會哼起皇后樂團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為閉幕派對的前奏。 | Foto: ©re:publica/Gregor Fischer (CC BY-SA 2.0)

資訊欄

「re:publica」是針對數位化議題舉行的專業會議,每年於五月初在柏林的車站區進行,這是一個位於昔日十字山的郵政車站的歷史建築物內的展覽中心。為期三天的會期中,等待訪客的,是許多場演講,創客空間和展覽攤位進行的交流研討會。至於無法親赴柏林的人,可以透過網路上的錄影或者視頻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