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仙劍奇俠傳到王者榮耀:中文遊戲三十年

永遠記得1998年的那個夏天,父親買來我人生中的第一台電腦,那是台價值7000塊人民幣的桌上組裝機。

幫助我們裝機的商販主動在裏面安裝了兩個遊戲:《盜墓者麗影2》(台灣譯:古墓奇兵II)和《雷神之錘3》。這都是遊戲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但當年的我未能盡興,現在想想可能是英文不夠好,無法無師自通遊戲玩法。

《明星志願2》,大宇資訊1998年推出的戀愛養成遊戲。 《明星志願2》© 大宇資訊,1998年
好在很快我在市中心電腦市場發現了販賣盜版遊戲的商店。那時,中國大陸普通家庭的經濟水平遠遠比不上同等階層的港台居民。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的正版遊戲光碟我們這些小孩子不然沒有渠道接觸,不然根本不夠錢買,盜版市場應運而生。事實上,當時市面流通的絕大部分遊戲都是售價在5-10元的盜版。而在漢化的日本和歐美遊戲之外,盜版碟片中最受歡迎的就是1990年代的台灣PC遊戲。

1990年代是台灣電子遊戲的黃金時期,得益於1980年代開始的政府工業策略以及1990年代家用電腦的普及,脫身於軟體製造業的電子遊戲公司紛紛而起。而由於殖民史,台灣和日本在文化上具有一定接近性,不少早期遊戲設計師都是諸如《忍者鬥惡龍》這樣的經典日式遊戲玩家。與現在台灣本土思潮興盛的文化氛圍不同,那時台灣的青壯年一代仍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強的歸屬感,港台地區流行的武俠片、歷史片和言情片中,不少故事都發生在古代或近代的中國大陸。於是,整個九十年代,各種武俠遊戲、仙俠遊戲和歷史改編遊戲應運而生。除了兩岸三地無人不知的軟星兩劍——《仙劍奇俠傳》和《軒轅劍》系列外,還有武俠小說家金庸、古龍作品改變的《金庸群俠傳》、《絕代雙絕》,以及以三國作為歷史背景的《反三國志》等等。
《仙劍奇俠傳》,大宇資訊1995年問世的RPG遊戲。 《仙劍奇俠傳》© 大宇資訊,1995年 當時台灣的遊戲設計不但在文化上對於華語玩家來說具有先天的親近感,技術和玩法上也非常成熟。在中國大陸流行的電腦遊戲雜誌《大眾軟件》每期的最佳遊戲排行榜上,台灣RPG經常雄霸榜首數月之久。這種局面也和當時家用電腦在大陸的逐漸普及有關——和北美、日本玩家不同,早起大陸玩家很少擁有電玩主機,此外,只有極少數的家庭可以撥號上網。這意味著容量豐富、內容親切的台灣單機版遊戲獨佔鰲頭。其實當時大陸也有不少優秀的遊戲開發者,但是苦於1:10的正版:盜版比例,以及有限的人才儲備,不少公司都沒有能夠持續開發成功的作品。除了製作出第三劍——《劍俠情緣》的西山居目前仍然活躍外,大部分都湮沒在時間中。
《新絕代雙驕2》,宇峻科技2000年推出的RPG遊戲。 《新絕代雙驕2》© 宇峻科技,2000年 然而歷史演進的方向總是出人意料,2000年後兩岸三地集體見證了大陸遊戲,尤其是網路遊戲的迅速崛起,和台灣遊戲的沒落。這部分和大陸互聯網企業的高飛猛進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有關,雖然官方意識形態習慣於視網路遊戲如精神鴉片,但互聯網菁英很快意識到網路遊戲的巨大市場和盈利空間。當時還在西山居工作的雷軍(小米科技創始人)曾經親赴遊戲產業發達的南韓訪問學習,之後舉公司之力開發網遊《劍網3》。

同一時段學習韓國遊戲收費機制的大陸公司還有九城、盛大等等,這些公司要麼推廣自製遊戲、要麼為美韓大型網遊做代理。海峽對岸的台灣選擇了另一條路,公司們繼續效仿日本,沒有進軍網路遊戲。廠商們一方面錯過了新興的大陸華語遊戲市場,一方面也在電子遊戲2D轉3D的挑戰中敗下陣來。事實上,早在2000年初,就有不少台灣遊戲設計師北上大陸,或者開分公司,或者加入大陸公司,也傳承了不少寶貴經驗。只是本地遊戲開發從此一蹶不起,很多昔日叱吒風雲的遊戲公司目前不是淪為外國遊戲的本地代理,就是將過去的IP重新包裝搭上流行的玩法。再加上政治氣候的變革,今天的台灣遊戲以其創意層出不窮的獨立遊戲為世所知,不斷推出和台灣本土文化歷史有關的小成本精緻遊戲。
《王者榮耀》,騰訊2015年推出的手遊。官方宣傳畫,騰訊遊戲 《王者榮耀》© 騰訊,2015年 如果說1990年代風靡三地的遊戲是《仙劍》,那麼近幾年最流行的中文遊戲可能是騰訊公司出品的手遊《王者榮耀》。騰訊以社交網路和遊戲起家,參考近十年來經久不衰的MOBA遊戲,又借用各種中國文化元素,搭建起的這款手遊吸引到無論男女年齡的各層次玩家,推出後日活量驚人。騰訊公司強大的社交網路矩陣在手遊時代的優勢不言而喻,當其他遊戲公司需要為市場、渠道發愁時,騰訊本身就是流量和平台。但《王者榮耀》的流行也折射出今日遊戲市場的很多問題,譬如它重盈利輕平衡、重市場輕設計的取向。
《叮噹大富翁》,智傲1998年推出的大富翁遊戲。 《叮噹大富翁》© 智傲 1998 處在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香港,一直是這些流行遊戲的消費者,而全球以香港作為背景的電子遊戲也有幾百個之多,但香港遊戲產業一直存在結構性問題,尤其是IT產業本身發展的不足,難以吸引到有志遊戲設計的人才。雖然本地過去二十多年來也出現過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遊戲公司,譬如出產過《愛神餐館》的火狗工房和《叮噹大富翁》的開發者智傲,但總體而言香港的遊戲產業一直沒有形成規模。最近兩年,香港也出現不少小製作的精品,九龍尼亞的《光輝歲月》和Ghostpie Studio 的《港詭實錄》,兩者都使用了很多香港文化元素,吸引了不少玩家的注意力。

時間前進到2020年,又是世界局勢風起雲湧的一個歷史節點,不知兩岸三地的遊戲何去何從,讓我們且行且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