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2022 台北電影節

2022 Taipei Film Festival © Taipei Film Festival

周四,2022年06月23日 -
周六,2022年07月09日

臺北市中山堂、信義威秀與光點華山電影館

特別企劃:德國新電影60週年

台北電影節為台灣最重要的電影活動之一。每年選映約160部來自60多個國家的作品。雙競賽「台北電影獎」與「國際新導演競賽」分別致力於提供台灣電影人與國內外新銳導演一交流平台,拔擢優秀影像創作者、鼓勵不同題材與表現形式。

經典重現:德國新電影60週年

為慶祝德國新電影60周年,今年台北電影節與歌德學院(台北)合作,特別企劃德國新電影專題。

1962 年,在法國新浪潮的推動影響下,26 名年輕的德國導演聯合起來,決定採取一些措施,對抗他們認為「無害」的本土電影,這些電影在他們的眼中,無創意而且不切實際,在電影院中製造50年代以來的經濟奇蹟的安逸假像。

他們簽署了「奧柏豪森宣言」,宣布他們將「創造新的德國電影」。宣言沒有具體描述德國新電影的輪廓,但要求並承諾給導演更多的獨立性。「德國新電影」於是誕生。

德國新電影基金會於1965 年成立,旨在為年輕電影人提供機會。該基金會旨在讓年輕導演能夠有機會拍攝他們的第一部長片,只要他們曾經拍過一部通過專業評審團考驗的短片。許多後來的導演都受益於奧伯豪森倡議,該倡議在德國開啟了一個新的電影時代。

雖然韋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1945-1982)、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1942-) 和文·溫德斯(Wim Wenders,1945-) 是德國新電影中的大腕,今年台北電影節回望的是1960年代德國新浪潮電影的起點,選映其初期的4部代表性長片,包括亞歷山大・克魯格的《昨日女孩》(1966);艾德葛・萊茲的《愛的饗宴》(1967);沃克・雪朗多夫的《少年杜里斯》(1966);烏利希.夏孟尼的《幸福岔路》(1966)更是首次在台放映。

另也選映了重要的電影:如沃克・雪朗多夫與瑪格麗特・馮・卓塔合導的《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布魯姆》(1975),以及前衛電影組合「史特勞普-蕙葉」的《無法和解或有限暴力》(1965)與《妓女。演員。皮條客》(1968)兩部短片。

在此次的台北電影節一共放映5部長片,14部短片。

7月6日的映后活動:【德國電影的時代革命:奧柏豪森宣言】專題座談會
7月6日晚間在「德國新電影 60 週年:短片選 I 」放映後,電影節與歌德學院特別共同邀請德國導演Uisenma Borchu與德國電影專家Georg Seeßlen透過現場連線,出席專題座談會,並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王君琦的主持下,和觀眾深入探討德國新電影的革命性意義以及對後代電影發展的影響。

經典重現:德國新電影60週年系列的電影介紹與電影放映訊息請點選此處


Georg Seeßlen © Georg Seeßlen Georg Seeßlen
1948年出生,在慕尼黑學習繪畫、藝術史和符號學。他曾在德國和國外的多所大學擔任講師,現在是“時代”、“taz”、“epd-Film”、“Freitag”等媒體的自由撰稿人,並擔任電影/藝術系列與展覽的策展人。他還寫了大約二十本電影方面的書。他與 Markus Metz 一起從事廣播專題和廣播劇的工作。



Uisenma Borchu © Sven Zellner Uisenma Borchu
Uisenma Borchu出生於蒙古烏蘭巴托。她的大學畢業電影作《海蒂不分類》(2015),獲得了巴伐利亞青年導演電影獎、慕尼黑電影節的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和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首獎(2016)。為慕尼黑室内劇院,編寫並導演了戲劇《當陽光照耀我的夜晚》(2017)。她與 Sven Zellner 一起製作了劇情片《德國妹妹蒙古姊姊》(2020),她除了作爲本片的導演也在劇中演出。

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