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展覽系列演講 在抽象與移情之間的包浩斯藝術家

1915 年在Johannes Itten的日記中對埃及藝術的比例研究。 照片(細節):© Johannes-Itten-Stiftung, Kunstmuseum Bern, VG Bild-Kunst, Bonn 2022.

周五,2022年05月13日

16:00 - 18:00

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

威廉.沃林格的「世界藝術」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展從在4月30日到7月17日在草屯的台灣工藝文化園區舉行,此展的藝術總監法樂莉.漢茉芭赫(Valérie Hammerbacher)博士將在歌德學院(台北)舉行一次關於包浩斯的中心理念「世界藝術」的演講。這次的活動是由歌德學院(台北)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共同組辦。

演講摘要: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這句話出自包浩斯的學生暨師傅符立兹.庫爾。正如包浩斯創始人華特.葛羅培斯所宣稱的那樣,這句話暗示了藝術、工藝和技術之間界限的消失。這個標題同時指出了藝術創造者跟這個世界在美學上建立的新關係。包浩斯的藝術家們當時正在尋找一種超越傳統藝術史的造型設計。正是與古典傳統的決裂推動了對嶄新的當代形式的尋覓。所以他們一再地援引非歐洲的藝術——通常是從普世主義的角度來觀察。藝術史家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對此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包浩斯藝術家經常提到沃林格的思想,他的著作在教學中佔有一席之地。威廉.沃林格本人在威瑪包浩斯的一次演講中提出了他對「世界藝術」的概念。

演講為德語,現場備有中文口譯。主持人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辛蒂庫絲(Candida Syndikus)教授

講者
法樂莉.漢茉芭赫 照片:法樂莉.漢茉芭赫 © Rainer Koch 法樂莉
漢茉芭赫(Valérie Hammerbacher)博士
Valérie Hammerbacher 為ifa巡迴展「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的藝術總監并且從2005年起擔任位於斯圖加特的ifa-畫廊的策展人。她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主修藝術史、哲學與文學。她的工作重點在於當代攝影與以及在全球藝術、城市類型學和後殖民理論形成的角力關係中的建築史。她最近的出書包含: 《斯圖加特-20世紀與21世紀的建築:22條城市漫游路》(2013) 以及《斯圖加特白院工藝聯盟聚落》(2016)。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請配合防疫措施:我們採取許多安全措施,為參加各式藝文活動的來賓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來賓們可透過報名專頁登入實名資訊後進行報名,參加人數上限為 50 人。入場前請配合測量額溫。座位間隔排列,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入場後請全程配戴口罩,感謝您的協助與配合。

退回